【淮南日报】八公山“她力量”,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在八公山区山王镇闪冲村,90后女村支书带领村民发展“合作社+农户”模式,引导和鼓励农户发展养殖业,实现了农户增收,促进了村庄发展,目前该村已入选安徽首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名单并顺利通过验收……八公山区的乡村正悄然发生一场变革,而推动这场变革的重要力量,是一群在基层治理中默默无闻的农村女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八公山区委组织部不断健全“选育管用”全链条培养机制,持续助力农村女性快速成长,着力推动农村妇女参与基层自治、村级事务管理,充分发挥“她力量”,展现“她风采”,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巾帼力量。
“巾帼头雁”飞出一片天
2021年村级换届后,八公山区配备女性村党组织书记5名,全部实现“一肩挑”,占比达24%。这一数字背后,是农村女性在基层治理中角色定位的历史性转变。
八公山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通过制定《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方案》等政策,创新女性村干部选任方式。目前,全区储备的44名村级后备人才中,女性有19名,占43%,为培养女“头雁”种下了“好苗子”。
选人只是第一步。如何让这些女性村干部在基层站稳脚跟、施展才华,才是关键。八公山区建立了区镇两级导师帮带制度,30名导师每月至少到村一次指导工作,目前已累计调研450多次,协助解决问题110多个。
示范带动锻造巾帼力量
八公山镇钱淮村女党组织书记创新性开办“钱淮学堂”,探索出一条“培训—沟通—解决”的闭环管理治理路径。这一创新举措,对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满足村民生活需求,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目标,进一步提高了基层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
“钱淮学堂”不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成为连接村干部与村民的桥梁。通过这个平台,村民的需求得以表达,问题得以解决,乡村治理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大幅提升。
八公山区依托各村活动中心,设立先锋书屋、巾帼微讲堂等功能室,为村级女“头雁”提供全方位培养支持。通过建立成长记录卡,将每位女“头雁”的重要工作表现、成长进步经历进行全程记录,实现动态跟踪培育。
该区邀请专家学者、先进模范等为女“头雁”授课,定期组织她们到先进的示范村(社区)开展实地考察学习。目前,已选派6名村妇联干部参加市级培训班,组织47名村妇联干部执委参加区级“领头雁”培训。2024年,安排2名优秀村书记赴浙江开化挂职锻炼,进一步开拓了发展集体经济的思路眼界,提升了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本领。
“小庭院”做出大文章
“美丽庭院”建设,成为八公山区妇女参与乡村振兴的重要切入点。
在推进“美丽庭院”建设过程中,八公山区聚焦妇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急需解决的难题,动员广大妇女群众充分发挥在人居环境整治中的独特作用,积极参与家庭空间改造,打造整洁有序的“美丽庭院”、融合发展的“特色庭院”,让一家一户的“小美”汇聚成乡村的“大美”,广大妇女成为推动乡风文明、提升人居环境的重要力量。
“她经济”撬动乡村发展。八公山区用好正向激励,推行村干部“基本报酬+绩效奖励+集体经济发展奖励”结构化工资制度。2024年,按照区级集体经济发展奖励办法,对张楼村女村党组织书记发放近2万元的激励资金。同时,加强政策扶持,围绕“一村一品”,立足各村资源禀赋,制定帮扶方案,推动各项惠农政策向“巾帼头雁”倾斜,凝聚发展“源动力”。
本报记者 何婷婷 本报通讯员 王玉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