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日报】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谱写人居环境新篇
——八公山区优化乡镇人居环境采访手记
“过去村里垃圾多,夏天臭水沟里气味特别难闻。路难走,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现在好了,垃圾有人管了、厕所卫生了、道路整洁了,水泥路也通到了家门口,傍晚沿着村里的景观绿道散散步,心情舒畅,可舒服了。”提起村里的环境变化,八公山区山王镇工农村村民蔡亚强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重点任务,山王镇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修课”和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必答题”,聚焦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工作和薄弱环节,用好多元联动、补齐短板、资源整合等有效措施,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治长效。
“我们成立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工作专班,建立健全了五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落实属地责任,各村书记为本村人居环境整治第一责任人,镇党政班子成员包村,村两委干部包组,党员、村民代表包户,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制定《山王镇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工作方案》,坚持‘镇级驱动、村级推动、群众主动、自治共建’的工作原则,积极引导群众做好了房前屋后、‘门前四包’工作,全力守好了‘卫生文明线’。”采访中,山王镇负责同志介绍说,该镇鼓励各村把人居环境整治列入村规民约,采用村广播、村务公开栏、微信群等形式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持续抓好“四好农村路”和农村户改厕项目建设,投资70万元对工农村共计4.5公里坑洼破损路面进行修补,同时对部分路段进行沥青路面提升。并积极推进农村户改厕项目,2025年山王镇计划为辖区155户农户改建、新建水冲式卫生厕所,促进群众生活品质提升和卫生观念普及。
“村庄是我家,清洁靠大家”“人人讲卫生,家家树新风”“告别脏乱差,迎接洁净美”记者在八公山区走访时看到,乡镇人居环境整治的宣传标语随处可见。“道路平坦整洁,垃圾每日清理,往日的脏乱景象没有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里美得像画一样了,我们住得舒心幸福。”对乡镇环境卫生的改变,被采访的村民都赞不绝口。
“八公山区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于2024年成功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八公山区负责同志告诉记者,该区积极发挥区属平台公司作用,由其全面承接城乡环卫一体化作业。区农业农村部门牵头,联合平台公司深入镇、村开展实地摸排,全面厘清并明确服务边界、作业标准和质量要求,有效解决了以往环卫保洁中存在的责任不清、覆盖盲区和卫生死角等问题。区里制定出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考核办法》,秉持“源头治脏、专业保洁、全域覆盖、系统管理”原则,构建起“有完善制度、有明确标准、有稳定队伍、有充足经费、有严格监督”的“五有”长效保洁机制,实现了日常管理的标准化和精细化。同时,该区着力强化部门协同,围绕整治重点任务,建立由区分管领导定期召集,农业农村、住建、生态环境、城管及平台公司等多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机制,加强形势研判、问题协调与任务部署,打破条块分割,整合资源力量,真正形成了“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联动共治格局。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八公山区注重发挥村民理事会桥梁纽带作用,在环境整治规划、建设、管理等各环节广泛听取和吸纳群众意见,综合利用村广播、宣传栏、文化墙、微信群等多种载体,持续宣传宜居宜业新理念,积极培育健康生活方式。通过组织开展“随手拍”监督、“主题党日”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奖励及“美丽庭院”“党员示范户”评选等系列活动,有效调动了村民参与环境维护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推行环境卫生“红黑榜”,用身边榜样激发比学赶超热情,潜移默化推动群众观念转变和习惯养成。同时,该区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度融入干部常态化走访服务机制,全面实施网格化管理,科学优化“区镇村组”四级网格体系,通过明确目标任务、划定责任区域、核定整治成效,层层压实网格员责任,实现了日常监管全覆盖、问题早发现、快处理、无遗漏。
本报记者 苏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