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公山历史简介

发布时间:2024-03-01 17:19点击数:来源:八公山区人民政府
【字体:

八公山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由大小四十余座山峰叠嶂而成,方圆达二百余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41.2米。八公山历史悠久,古称北山、淝陵、紫金山。这里有形成于8亿年前的淮南虫化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古生物化石,被国际地质学界誉为蓝色星球上的生命之源。2000年,中科院考古队在八公山又发现了古猿化石,距今300多万年,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古猿化石。

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淮河流域生息着一个淮夷部族,西周时了建立了一个诸侯国,名州来,都邑就在八公山下。而八公山一名的得来则源自于西汉淮南王刘安学道成仙的神话。西汉时,八公山属淮南国。汉厉王之子、汉武帝的皇叔刘安被封为淮南王。刘安尚文重才,广招天下贤达饱学之士3000多人,编著了一代名篇《淮南子》,第一次整理编定了二十四节气,发明了名扬四海的美食——豆腐。其中最为刘安赏识的八位:左吴、李尚、苏飞、田由、毛被、雷被、伍被、晋昌被封为八公。刘安与门客常在八公山中著书立说,研究天象,编制历法,冶丹炼沙。相传一日,刘安与八公炼成仙丹,服食后得道成仙。《太平环宇记》中就有记载:昔淮南王与八公登山埋金于此,白日升天。余药在器,鸡犬舔之,皆仙。其处后皆现人马之迹,犹在,故山以八公为名。这也是典故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出处。

八公山是我国古代楚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又因为所处中州咽喉,江南屏障的重要位置,历史上战事频繁,遗存丰富,传说颇多,除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故,后来的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故事更使八公山闻名遐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