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寻找山神

发布时间:2022-11-18 15:58点击数:来源:八公山区人民政府
【字体:

多日过去了,我心里一直回想护林老人李师傅带着自责、带着歉意的自语:“怎么找不到了呢?怎么找不到了呢?”说这话的时候,70多岁李师傅仍然拄着树枝,向密林乱石深处寻找,他黝黑的胳膊上流出来的一大片血迹湿润了我的眼睛。我想让李师傅包扎一下伤口,李师傅一点都不在意,一旁正值壮年的夏师傅昂起脸道:“上山不带点伤,还叫上山?”

那是初秋的一个上午,八公山区文旅局和区委组织部的三位90后年轻人,陪我一起来到八公山中,寻找“山神”,确切地说,是寻找像山神一样的一个实物——老君座。

汽车在八公山风景区西北边的公路上停下来,妙山林场的护林员夏师傅已在等候我们。“到老君山呀,现在山上都没有路,只能从这个山头翻过去。”夏师傅指着眼前的这座山,“翻过去,再上那座山就是老君山。”

老君山,其存在时间之长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力。但在一千多年前,南北朝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将这座山写进了他的《水经注》,从此开启了这座山的新生命,老君山的命名也由此开始。“淮水东径八公山北,山上有老子庙。”当年的郦道元以淮河为视角,说淮河绕过了下蔡古城之后,往东流,经过八公山的北边,这时候,一座山上有庙的山出现在他的视野里。

正是因为山上有老子庙,这座山才被叫做老君山。“老君山嘛,就是太上老君的老君。”性格爽快的夏师傅边说边在前面带路,领着我们走上了没有路的山路。

山上躺着各种形状、大大小小的龟纹石,刺柏和各种野树、藤蔓交织在一起,让上山的路变得非常难走。我走得气喘吁吁、感觉已经走很远的时候,便问夏师傅走了多远,夏师傅停下脚步,说:“不到1公里吧。”

到了山头,我四处张望,八公山风景区里的山头层层叠叠、郁郁葱葱,东边八公山区的城市建筑高高低低、隐隐约约。

“对面的山上就有老君座。我是护二代,就在山里长大,小时候经常到老君座山上玩。”夏师傅说。

“老君座能找到吧?”我问夏师傅。

“凭小时候的记忆,找找看吧。”夏师傅开始领着我们向对面的山头走去。

老君座,是八公山地区流传很广的一处景点,承载着八公山的历史文化。

郦道元时代看到的老子庙,不知何时倒塌、废弃了,本应被人遗忘,是清朝学者李兆洛钩沉了这段往事。

距今200多年前,李兆洛来到寿州做凤台知县兼理寿州事,对他管辖的八公山群山充满了热爱之情,说:“肥(淝)水之阳,八公之阴,其林麓奥美,登临览观之胜,郦氏《水经注》言之颇详。”他学着郦道元,公务之余踏遍八公山的山山水水,感慨万分:“私幸山水之美,游览之胜,足以发思古之壮意。”把自己足迹所到之处记录下来的文字,与旧县志做比较,编纂出了一部16万字的《凤台县志》。

老君山,就出现在李兆洛编纂的《凤台县志》里。

对于老君山的描述不像郦道元用淮河的视角,而是用石门潭作为视角,因为一千多年已经过去,李兆洛看不到有老子庙的那座山了,他只能在山的附近找与之相关的关联物:“今县东十五里石门潭崖壁上一洞,阔二尺,高七寸,深二尺,洞内石上有二小穴,相传为老子炼丹炉,熏灼之迹犹存。山巅有老子庙,久圮。”

老子庙早已坍塌了,但与老君庙相关联的老君座,多少年来一直活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

2019年,新一届的八公山区委、区政府将文旅产业做为工作抓手,重点打造一批新的文化旅游项目,开发新的旅游景点,延伸旅游覆盖面,老君座就是一个尚待开发的景点。寻找老君座、讲好老君座的故事,是我前段时间应承下来的一项工作。

登山的前一天,八公山区文旅局和区委组织部的三位90后工作人员,已经为寻找老君座的路线进行了踩点。尽管他们问了不少的人,知道到了从石门潭上山有一条捷径,但是还是没有找到登山的路,爬山过程中太险,他们其中的一位还摔了一跤。

那么,这一天能登上老君山,找到老君座吗?

“这就是老君山,爬上山头就能找到老君座。”夏师傅领着我们走上了一条小路。

终于有条山路可走。夏师傅的话让我们信心倍增。

沿着小路往西北走,夏师傅一直在往左边的山上看,寻找能爬上山的路。但我们眼睛所看到的都是横七竖八的石块和交织在一起的丛林,根本没有路,只能沿着小路继续往前。

铺成这条小路的是碎石子,颜色和质地与周围的龟纹石相同。这是人工修的一条路吗?我问夏师傅,得到的答复是老路。

看着那些深嵌进泥土里的碎石子,我顿觉它们成为铺路石子的年代久远,周围的石块被马车、牛车、马蹄、牛蹄和人的双脚硬生生地踩成了这样,或许经历了千年的时光。因为发生在这片山区的最近的一场大战就是南唐和后周抢夺寿州之战,历时1年零3个月。其时,八公山是防御和进攻的正面战场,为抵制后周来犯,南唐在八公山里建了十八连环寨,八公山里烽火连片。

这场战争被史学家称为“淮南之战”,3年的战争以后周政权最终胜利而告终,同时也成就了后周大将赵匡胤最后得了江山,成为北宋的开国皇帝。

夏师傅边走边寻找上山的路。“小时候上到山顶很容易,没有这么多植被。现在还真找不到上去的路了。”夏师傅也有点不自信了。

上不了上顶就找不到老君座,我们此行的目的就达不到。

我们就走在横穿老君山的半山小路上。我看到夏师傅因为找不到爬上去的路开始着急了。我在想,如果真找不到上山的路,那只能打道回府了。

前面走来一个拄着拐棍的老人,虽然拄着棍,但身体和双腿根本没有依赖那根棍。

在这条深山小路上看到人,真是意外。

“李师傅,又遛山来!”只听夏师傅朝老人喊。

老人走近了,问我们去哪里?夏师傅说找老君座。李师傅问:“你见过老君座没有?”“30多年前见过,小时候常去那里玩。”夏师傅答。

李师傅看看我们,说:“一定要去找老君座?”见我们肯定地点头,他说:“往回走,已经走过头了,前面再走就到寿县了。”

我们转身往回走。

遇到李师傅,夏师傅心情大好,向我们介绍李师傅,妙山林场的老护林员,早已经退休,70多岁了,每天早晨遛山成为习惯。

“从这条路走一直走到寿县,站在山头上看看淮河,看看高架桥,心情快活!”李师傅说。

我看着李师傅,皮肤黝黑,身板硬朗,身上没有一点赘肉,想必就是遛山的结果。手里拿着一根树枝,当作拐棍。

李师傅话不多,带着我们走着走着便离开小路往山上走。

仍然没有路。李师傅在前走,用手里的树棍扒开藤蔓,夏师傅也用手臂把松树枝条支撑起来,让我们弯腰能过去。遇到大石块,我们就用手爬上去再爬下来。

有了李师傅的引领,夏师傅心情好话又多起来:“老君座呀,不光是太上老君的传说,还有赵匡胤的传说。说赵匡胤被围在这座山上,前面有山挡住,出不去,这个时候,有神相助——一把神箭把前面的那座山劈开了,神箭一直射进南塘水库里。”夏师傅手指南塘方向。

这时候,我们抬眼发现了一棵树上系着红布条。探头往前看,又看到一棵树上也系着红布条。“驴友走出的路。”夏师傅说。

我们就按照红布条指示的方向走。走了一会,发现是往山下走。“不能走了,这是驴友指引的下山的路。我们要走到山头。”夏师傅说,李师傅在前面开路,我们紧跟着。

最终,爬到了山顶。老君座在哪?李师傅和夏师傅在周围寻找着。

我和三位90后年轻人都是满脸汗水,手和胳膊上都有被树枝和荆棘划破的伤痕。

“这里有个石块很像,你们过来看看!”夏师傅在喊。

我们寻找着能下脚的路,摸到夏师傅跟前。一看是个大石块,像大大的椅子,有靠背。

走过来的李师傅说不是,“老君座比这小,能坐一个人,有扶手,石头上还有屁股用力的印子。”李师傅说完,又在高高低低的石块里穿行,往密林深处寻找。

我和三位90后年轻人都没有见过老君座,但是,我们知道民间流行的关于它的故事:

传说老子在这座山修行的时候,飞来一只神鹰,神鹰看中了这座山,想让老子离开。神鹰自恃武功高强,就提出以比武的方式决定胜负:谁能一次将横亘在东北面的云条山打断,谁就能占领这座山。老子不动声色地答应了。比武开始了,只见神鹰展开翅膀,乘风腾跃到天空,旋又俯冲而下,拍打着翅膀朝着云条山冲去,顿时间飞沙走石,天昏地暗过后,云条山岿然不动。这时,坐在大青石上的老子都没有起身,只是把地上的弓箭拿起来,对准云条山猛然发力,利箭飞出,云条山轰然断开。由于老子射箭发力太大,他坐着的大青石竟然压出屁股的印子。这块大青石就被后人称为“老君座”。被老子一箭射开的云条山断裂处,就是李兆洛《凤台县志》中的“石门潭”。

“李师傅,找到了吗?”只听夏师傅在喊。

李师傅从密林深处走出来,带着自责、带着歉意地说:“怎么找不到了呢?怎么找不到了呢?”他挥舞起手里的树枝,扒开挡住路的树枝,“要能看到石门潭的一箭谷,就能找到老君座的位置了。”

“是呀,老座君正对着一箭谷,就是老子神箭射开的深谷。现在都被植被遮住了,看不到一箭谷,就很难确定老君座的方位。”夏师傅说。

我站在山顶,满目都是形状各异的石头,老君座肯定就藏在这些石头里。

李师傅又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我问:“找到了吗?”李师傅走近我们,胳膊上流着血,脸上浮现失望和自责的神情:“怎么就找不到了呢?怎么找不到了呢?”过一会,自语道:“它想出现的时候就出现,它不想出现的时候,怎么找都找不着。”

这句话让我心里一惊。这里是千百年来人们眼里的神山,虽然老子庙没有了,老君座成为它的替代物,在人们心中变成了山神一般的存在。山神一般的老君座岂是我们想找就能找到的?

我主意打定:下山!

下山的路出乎意料得顺,没有再翻来时的那座山,李师傅领着我们走那条山中小道,走着走着就来到了公路边。妙山林场就在不远处,我们挥手告别了李师傅和夏师傅,也挥手告别了老君山这座神山。

多日过去了,寻找老君座的经历久久不能忘记,心里时常回想李师傅“怎么找不到了呢?怎么找不到了呢?”的话,同时,也一直回响着老人自己给出的答案:“它想出现的时候就出现,它不想出现的时候,怎么找都找不着。”护林员老人看似平常的话,仔细一想却充满了道家思想的玄机。

当了一辈子的护林员,退休之后的李师傅已经把在走山变成自己的生活方式,70多岁的他,目光和脚步已经不局限于工作时的山林,而是顺着山间古道,走山走到寿县境内,站在山头上看淮河,看高架桥。这是活出了一定的境界。

人深人静的时候,回想那天充满玄机的寻找过程,回想着李师傅的话,我在内心也不断寻找老人“怎么找不到”问话的答案,虽然客观地说山上植被茂密,挡住了寻找老君座的参考坐标,但是,由李师傅“它想出现就出现,它不想出现的时候,怎么找都找不着”这番话,心里也渐渐生起一种自省:

是不是自己对这片山水还不够虔诚,是不是自己对老子思想学习得不够,所以,山神般的老君座,在我非常想找到它的时候,它就是不出现。或许,只有等到自己有足够多的修行、有足够多的虔诚、有足够多的理由让它出现的时候,再去寻找时,它才会出现在我的面前。

因此我心里给出的答案是:先做好自己,再有资格去膜拜山神。

 

(作者:金  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