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话健康——小暑

倏忽温风至 因循小暑来

“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小暑节气的到来,标志着梅雨季节的结束,最炎热的“三伏天”即将来临,气候将呈现高温高湿的特点。小暑有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盛夏时节,阳热下降,氤氲熏蒸,水汽上腾,湿气弥漫,“湿热交蒸”达到顶点。故暑气逼人之时,养生应以清热避暑祛湿为重。

暑热之气若侵入人体,可能引发中暑,出现高热、烦躁、头晕、头痛、胃口不佳,甚至神志昏迷、血压下降等症状。此时节进行户外活动,应避免太阳直射,做好防晒,少量多次补水,否则容易灼伤皮肤、导致中暑。中午12点到下午3点是最易中暑的时间段,应尽量减少外出。
小暑时节,天气闷热难耐,大汗频出,使人口渴,但需注意不可在饭前大量饮水,更不能饮用大量冷饮,以免损伤脾胃,导致慢性脾胃疾病。长夏又是湿热多雨的季节,而“湿气通于脾”,因此长夏更应注重保护脾胃,可选择食用赤小豆、扁豆、绿豆、莲子等夏季调养之品。
夜间休息时,留意室温不可过低,尽量选择质地轻薄、柔软的卧具,做好腹部保暖。避免在风扇、空调出风口处睡眠,不睡地板。否则,轻者易患伤风、腹泻、骨关节疼痛,重者甚至可能面瘫。


夏季暑湿较盛,淋雨、涉水、久处湿地容易导致身体被湿邪侵袭。应保持居住环境干燥通风,淋雨或涉水后要及时擦干身体、更换衣服。不宜在泳池或浴缸内长时间浸泡、洗浴。

暑热伤津,因此夏季运动强度应适当降低,活动量也应适当减少。一般来说,运动时间以30至60分钟为宜。多做些慢节奏的有氧运动,如游泳、散步、慢跑、太极等。出汗过多时,适当饮用盐开水或绿豆盐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不要立即用冷水冲头、沐浴。

随着小暑的到来,降雨量增加,持续高温,为蚊虫孳生提供了理想的自然环境,也增加了蚊虫引起的登革热、乙脑等传染病传播的风险。预防蚊虫叮咬,可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清除蚊虫孳生场所。定期清理家庭卫生死角,如每天清理水池,保持台面干燥不留积水,每周向地漏补水一次,保持地漏处于水封状态;清理庭院内的积水,包括花盆托盘或废旧盆罐。家中的水培植物每3至5天更换一次水。
第二,选择合适的防蚊产品并合理使用。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电蚊拍、蚊帐和驱蚊用品。选用高密度蚊帐才能起到足够的防护效果。使用电蚊拍时,避免用手或导电金属棒接触高压电网,以防发生意外。
第三,合理选择活动区域和个人防护用品。黎明和黄昏时,尽量不去潮湿、泥泞的室外或花草树木较多的场所。室外活动时,穿上长裤、轻薄长袖和能遮住脚趾的鞋子;若带婴儿外出,婴儿手推车应挂上蚊帐。
蚊虫叮咬后,如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如全身荨麻疹、呼吸困难、支气管痉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小暑至,盛夏始,
愿你静心为伴,化伏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