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公山区政府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7-01-18 00:00信息来源:区政府办公室文字大小:[    ] 背景色:       

 

——2017年1月17日在八公山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区长  周应海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6年及本届政府主要工作

 

刚刚过去的2016年,面对新常态下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及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等不利因素,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坚持“旅游立区、工业强区、文化兴区”发展思路,统筹推进景区、园区、城区、沉陷区“四区”联动发展,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扎实开展各项工作,有力遏制了经济指标快速下滑的趋势,较好地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初步核算,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8亿元,增长5%;实现财政收入2.25亿元,增长47%;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14.5亿元,增长7%;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亿元,增长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下降27%;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7830元、12640元,增长5%、6%;节能减排完成市政府控制目标,全区经济缓中趋稳、稳中有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年来,区政府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立足转型抓升级,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

坚持把稳增长作为首要任务,主动作为,有效施策,积极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工业集聚区发展加快。持续推进工业集聚区建设。启动工业集聚区提升改造工程,获得1亿元市级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支持,一期8栋6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园区四号路、西纬六路开工建设。建立精准帮扶工业企业机制,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业集聚区污水处理站及配套管网开工。解决中小微企业土地、规划、环保、消防等历史遗留问题,开展土地管理领域专项整治,清理闲置土地3宗12.4公顷,完成供地、收储19宗98.6公顷。新增建成投产企业4家。景区建设力度加大。旅游项目加快推进,汉阙广场开工建设,丁山新村、汉文化旅游商品街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南塘湖环湖景观带、淮南鸿烈文化产业园等项目谋划深入推进,八公山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入选省第三批PPP项目库。加强景区营销推介,成功举办第四届大八公山旅游嘉年华。持续提升景区服务功能,加快完善景区标识牌、公厕、停车场等服务设施。全年接待游客30.5万人次,增长8%,旅游业总收入7.8亿元,增长7%。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快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初步形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案,制定实施畜禽养殖禁养区规划。新增流转土地0.35万亩,建成省级示范合作社1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户、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个。野山鸡、黑斑蛙、波尔山羊等养殖示范基地建成。实现农业增加值0.9亿元。商贸服务业稳中向好。推进城市综合体建设,佳城国际广场全面建成,大润发时代广场开业运营,义乌小商品批发城、中影影视城等项目相继入驻。扶持汽车安全和环保检测线、二手车市场建设,支持润创驾校等重点服务企业发展。充分利用淮河水运优势,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加快推进西部港口物流园项目前期工作。

(二)立足改革抓创新,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坚持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努力创新体制机制,加快破解发展难题。招商引资深入开展。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和优势资源,围绕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产业转移和重大项目实施精准招商,累计外出招商210批次,对接企业400余家,签订1000万元以上协议项目28个,新开工14个,引进内资24亿元 、省外亿元资金15亿元。项目建设深入推进。实施“项目建设年”活动,强化重大项目调度,扩大有效投入。实施重点建设项目55个,总投资118.34亿元。废弃煤矿100兆瓦光伏发电一期工程并网发电,二期工程前期工作进展顺利。舜岳水泥骨料生产线项目开工,舜泰化工装药系统升级改造完成,皖之能高效环保煤粉生产线、德隆工贸矿用材料生产线建成。改革步伐不断加快。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完成土地确权颁证试点工作和妙山林场国有林场改革。落实“放管服”举措,全面实施“营改增”财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五个清单”建设,进一步规范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深化行政体制和商事制度改革,“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全面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有序推广。完成与凤台行政区划调整移交工作。发展活力持续释放。着力破解项目建设资金难题,有效提升银丰公司融资能力,承接市级产业发展引导基金1.3亿元。服务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发展,办理小额担保贷款2400万元。新增民营企业139户、个体634户。扶植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八公科技企业孵化器基本建成,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20%。全年专利授权14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

(三)立足提升抓环境,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善

坚持城乡一体、产城一体、区域一体协调发展,打基础、补短板、强管理,着力加强城乡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加快路网新建改造,孔李淮河大桥建成通车,淮凤路改造工程进展顺利,沿矿路、建北路、丁山西路等5条城市道路改造完成,王巷路、孔家路、山闪路3条农村道路建成通车。完善城区功能,完成城市截洪沟清淤,启动城市水系八公山涧沟治理项目。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建成城市小游园2个,新矿路停车场改造工程开工建设,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建成运营。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山王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和省级中心村林场村建设基本完成。闪冲村入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名录。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房建设加快实施。瓷器新村一期棚改项目基本建成,团结村一期、劳动村二期加快建设。发放租赁住房补贴175万元,保障住房困难家庭690户。益民阳光1040套公租房建成验收,分配入住321户。城市管理不断深化。“六城同创”扎实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取得显著成效。启动城区菜市场改造升级三年行动计划,新庄孜市内菜市场建成使用,毕家岗、朱岗菜市场完成升级改造。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户集、村收、区镇转运、市处理”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城市管理、小街小巷环卫保洁市场化运作深入推进。拆除违法建设20.3万平方米,完成支架厂路、水楼山路等15条小街小巷整治改造,城市环境面貌明显改善。环境治理成效明显。新增森林面积1026.3亩。开展淮河河道非法采砂专项整治,实现八公山段11公里全面禁采。持续严厉打击违法盗采山石资源行为。区属废弃煤矿环境治理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妙山、南塘、丁家山矿山环境治理加快推进。推进水污染和大气污染防治,完成李咀孜取水口水源保护区治理,取缔物料堆场40余处,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深入开展。

(四)立足福祉抓民生,社会事业进一步繁荣

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兜底线、惠民生、促和谐。民生保障有效落实。全年拨付民生类资金3.33亿元,占财政支出83%,33项民生工程全面完成,获省2016年民生工程绩效奖补。全面落实各项就业政策,实现各类就业再就业5407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失业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低保、农村低保、农村五保分散供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8.2%、49.7%、5%、13.6%、32.5%、43%。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持续改善教育教学条件,深入推进学区建设,完成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年教育投入7327万元。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公共文化场馆全部免费开放,举办各类文体活动400余场,区文化馆被评为全国一级馆,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建成使用。完善养老保障服务体系,居家养老呼叫平台、上游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成,山王镇敬老院公建民营顺利完成。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全面两孩生育政策有序实施,人口自然增长率3.51‰。强化食品安全监管,3个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室建成使用。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健全社会治理制度和机制,深入推进社区标准化建设,新扩建城市社区办公场所7个。强化应急保障和防汛抢险,妥善处置土坝孜岩溶沉陷地质灾害,搬迁安置群众35户。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持续开展“铸安”行动,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大检查大督查大整治,完成淮南市景园超市重大火灾隐患整治。积极化解信访积案,规范信访秩序,打击非法上访行为,实现重大敏感期零上访。加快依法治区进程,“七五”普法启动,八公山司法所获评“全国先进司法所”,新庄孜派出所获评“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民族宗教、妇女儿童、国防动员、地方志、残疾人、物价、统计、档案、双拥、老龄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五)立足高效抓作风,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扎实开展优化发展环境年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深入开展小金库、招投标等专项整治,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加强政府经营性资产动态管理,优化政府采购程序,规范公务接待,完善公务卡结算制度,三公经费下降20%。深化作风和效能建设督查,强化目标管理考核,规范机关事业单位进人、借人和非在编人员管理,大力整治庸政懒政怠政行为。扎实推进政务公开,切实做好市长热线和网络问政办理回复工作。依法执行人大决议决定,积极推进民主协商,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1件,政协委员提案47件,办复率100%。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完善区政府党组议事规则、常务会议议事规则、专题会议议事规则和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程序等规定,严格执行“三重法制审查”制度。推行政府系统新任职人员宪法宣誓制度。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强化行政监察,给予政纪处分5人。深化行政监督,全面落实审计监督全覆盖,完成政府投资资金审计7767万元,核减资金1247万元,核减率16%。

各位代表,本届政府任期即将结束。五年来,八公山区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区政府与全区人民勠力同心、奋勇拼搏,开创了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新局面。

五年来,尽心竭力谋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8.3亿元,增长36.4%;财政收入11.66亿元,增长32%;固定资产投资98.8亿元,增长99.3%。工业基础不断夯实,工业集聚区发展持续加快,规上工业企业达到23家,实现工业增加值112亿元。

五年来,潜心实干促转型,增长方式加快转变。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由1.4:73.1:25.5调整为2.3:51.3:46.4。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地方煤矿、非法山石开采加工企业全部关闭,实施工业技改项目67个。非煤产业不断壮大,初步形成文化旅游、新型建材、光伏应用、绿色食品加工、现代装备制造等一批优势产业。“退城进园”顺利完成,累计入园企业17家。旅游接待量累计170万人次,年均增长10%;旅游总收入35亿元,年均增长6%。

五年来,凝心聚力搞建设,城乡面貌显著变化。城区功能逐步提升,新建改造城乡道路14条。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12个,总建设面积167万平方米。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完成农房、危房改造961户。深入开展“三线三边”环境整治、 “六城同创”等创建活动。拆除违法建设60.2万平方米。新造林面积7350亩,森林覆盖率37.48%,城区绿化覆盖率39%,获评省级森林县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先进集体。采煤沉陷区环境治理深入实施。

五年来,真心实意抓开放,改革创新深入推进。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全面建立,医药卫生、市场监管、集体林权、行政体制、土地承包经营权、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等领域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对外开放深入推进,完成进出口总额2407万美元,引进市外资金151.6亿元。积极实施创新战略,建立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专利授权167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新增个体、民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2756家。

五年来,诚心为民求实效,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累计民生投入13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8%。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3%、8.9%。累计新增城镇实名制就业2.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五年控制在4%以内。社保体系不断完善,养老、医疗、失业三大保险覆盖率均达99%以上。文体事业繁荣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投入资金5.2亿元,新建校舍2.5万平方米,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县区验收。卫生与计生事业健康发展,建立了城乡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平安八公山和法治八公山建设深入推进,“六五”普法全面完成,获评全国法治县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各位代表,在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下,在不确定因素较多的经济背景下,过去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区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加强监督、关心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区人民凝心聚力、奋发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所有参与、支持、关心八公山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的困难和挑战:一是经济总量不大、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放缓,支撑经济发展的项目不多、不大、不优,加快发展、做大总量仍然是第一要务;二是经济结构不优、产业层次不高、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依然艰巨;三是城乡基础设施欠账仍然较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住房、环境治理、食品安全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四是土地、规划、融资等要素制约趋紧,阻碍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依然不少,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深化改革开放任重道远;五是少数干部不愿担当、不会作为、作风不实,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需要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建设亟待加强。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八公山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阶段。要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战略思想,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深挖发展潜力,培育发展动力,拓展发展空间,奋力推进八公山更好更快发展,造福全区人民。

今后五年,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立足“东农、西旅、南商、北工”区域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转型发展主题和“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富民强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为主抓手,以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景区、园区、城区、沉陷区“四区”联动发展,加快建设特色旅游区、现代产业区和生态修复示范区,精心打造宜游宜居绿色生态八公山,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后五年,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

——产业结构显著优化。产业集聚程度进一步提升。五年后,工业集聚区入园企业超过60家,解决就业岗位1.5万个,实现工业增加值30亿元以上。文化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地位快速提升,初步成为主导产业之一;豆制品加工、新型建材等特色产业集聚发展;新能源、商贸物流、健康服务等新兴产业成长壮大,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55:42。

——发展活力显著增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显著成果。五年后,民营企业达到1400家,民营经济比重超过50%,成为全区经济的重要支柱。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高新技术企业及创新型试点企业达到10家。引进市外资金14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8%。

——城乡环境显著改善。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更加优化,城市形象明显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短板”基本“补齐”,“三供一业”移交工作全面完成,城市承载能力和运行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土壤环境质量达标率、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工业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城区生活垃圾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采煤沉陷区环境治理取得重大进展。

——民生福祉显著提高。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9%。社保体系更加完善,高中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学前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医疗、住房、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社会治安形势平稳有序。社会就业再就业更加充分,累计新增城镇实名制就业3万人。

今后五年,重点在五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一是坚持创新发展,进一步培育转型升级新引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工业集聚区提升改造和扩容升级,培育发展源动力,提升整体承载力,壮大豆制品加工、新型建材、装备制造、轻纺、汽贸、物流等产业,引导工业集聚区专业化、规模化、特色化发展。坚持规划设计引领、招商引资开路、项目建设跟进,高质量开发沉陷区湿地、废弃采石塘口、乡村旅游、历史文化等资源,全力推进特色旅游区、现代产业区和生态修复示范区建设。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质量创新体系。完善项目准入和退出机制,严格执行建设用地使用标准,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着力提高引进项目的档次和质量。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二是坚持协调发展,进一步构筑经济发展新格局。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坚持规划先行,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平衡性和可持续性。加快棚户区、老旧小区、城中村改造和采煤沉陷区搬迁安置,立足统筹规划、连片改造、系统开发,五年内建成瓷器新村二期、丁山新村等棚改项目。推动区矿统筹发展,积极稳妥推进老矿区资源盘活、产业转型发展和环境综合整治,提升老矿区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水平。协调淮南矿业集团,加快解决已建棚改项目遗留问题,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推动开展未完成项目后续工作。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全面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健全城乡污水垃圾全回收、全处理体系,打造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

三是坚持绿色发展,进一步厚植生态文明新优势。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美好生活的重要体现。构建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打造天蓝、地绿、水清、山美、城靓的美好家园。重点推进采煤沉陷区、废弃采石厂、关闭煤矿闲置土地的生态修复和综合利用,在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空间拓展、社会效益提升等方面努力实现新突破。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严格实施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强化用地批后监管。落实环境目标责任制,加快环保设施建设,重点抓好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以及生活垃圾、固体废弃物的监管与治理,基本完成城乡污水管网主管道建设。

四是坚持开放发展,进一步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开放是实现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以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打好“三去一降一补”组合拳,深化“放管服”改革。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对接高新技术和社会资本,推动产业升级。加大精准招商力度,立足产业特色,强化与央企、知名民企合作发展,打造一流的产业承接转移基地。扶持出口创汇型企业做大做强,力争在产品出口和引进资金、设备、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加强政府和社会资本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的合作,创新投融资机制,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持续优化招商环境,提高招商服务保障水平,营造重视客商、加快招商、服务项目的浓厚氛围。

五是坚持共享发展,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新福祉。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推进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着力打造更具获得感的幸福八公山。完善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扩大公共服务供给,加快完善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国民教育、医疗卫生、养老健康、住房保障等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均等化、优质化。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多渠道增加居民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收入。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推动文化与旅游、科技、教育、建筑等深度融合,打响八公山文化品牌。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着力构建公共安全体系,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2017年主要工作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要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不断开创“五大发展”的美好八公山建设新局面。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财政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以上、8%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更加注重改革开放,着力激发区域发展新动力

落实改革举措。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协调加快关闭矿井土地收储,盘活闲置土地、厂房,拓展经济增长空间。深化“放管服”改革,搭建区级项目审批和信息发布平台,抓好“五个清单”动态优化,强化权力运行监管。推进城市执法、环保、审计等行政体制改革,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扩大“证照合一”覆盖面,落实税制改革举措。深化综合医改,加快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发挥银丰公司平台优势,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加快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机制。

强化招商引资。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经济转型的主抓手、扩大有效投资的主渠道。创新招商模式,注重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充实招商队伍,健全项目评估机制、调度督查机制、考核奖惩机制,提高招商项目的精准度和落地率。聚焦文化旅游、豆制品、新型建材、绿色生态、标准化厂房等资源,突出招大引强和内生培育,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农业龙头企业、现代服务业企业。推行招商引资项目责任制,持续优化投资环境,强化跟踪服务和项目调度,全年引进内资26亿元、引进亿元以上省外资金16亿元。

推进项目建设。坚持不懈抓好项目建设。全面对接省、市“十三五”规划、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策划、论证、包装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力争更多的项目挤进省、市项目建设规划,形成申报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梯次推进格局,力争在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景区路网建设、城乡基础设施提升、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重点抓好东华欧科现代装备制造生产线、东辰陶粒生产线、德尔斯民用地毯生产线等工业项目,重点落实区域水系治理、现代农业产业园、乐涧套乡村游等农业与生态项目,重点实施两镇公益性公墓、医疗服务中心、消防站改造工程等民生与社会事业项目。全年安排重点建设项目69个,总投资134亿元,力争当年完成投资25亿元以上。

促进自主创新。坚持扶持本土企业与加快招商引资并重,全方位扶持好、服务好、引导好本土企业发展,促进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巩固发展煤电化传统产业,支持新庄孜煤矿、新庄孜电厂、舜岳水泥公司、舜泰化工公司等企业挖潜增效、转型发展。大力实施民营经济提升工程,促进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引导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扬自主发展精神,激发创业创新活力。新增民营企业150户、个体260户。加大对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力度,支持企业加强研发投入、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家。新增外贸备案企业4家、外贸实绩企业2家,实现进出口10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00万美元。

(二)更加注重全面转型,着力培育经济增长新优势

加快景区建设。坚持旅游立区战略不动摇,抢抓全市打造寿县古城·八公山景区国家5A级景区的机遇,全面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实现向旅游强区跨越。突出规划引领,完成八公山风景区总体规划编制。推进景区交通体系建设,改造和新建停车场3个,改扩建景区至卧龙山、茅仙洞、帝母宫等景点外联道路,围绕石林、南塘、乐涧套等景点,新建3条环道、4条健身步道,形成内联外通的景区路网。推进旅游产业招商和项目建设,建成汉阙广场,加快建设白塔寺下院,加快推进汉文化旅游商品街、户外拓展训练基地、丁山综合体等项目前期工作,深入谋划乐涧套生态谷、淮南王宫改扩建、景区南门游客中心等项目。依托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品牌优势和资源优势,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特色小镇培育,引导和扶持休闲乡村游、民俗文化游、绿色生态游等特色旅游产业加快发展,培育旅游新业态,打造全域旅游新亮点。

加快工业集聚区发展。组建工业集聚区服务中心,健全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和监管能力。继续完善工业集聚区基础设施,积极争取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加快扩容升级,8栋标准化厂房、污水处理站及污水管网基本建成。落实企业发展帮扶机制,化解中小微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处理一批批而未供、批而未征土地。完善项目准入和退出机制,优化产业布局。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延伸配套、协作、互补产业链,培育轻纺和电子产品产业园。通过招商引资、技术合作、股权投资等方式,引进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豆制品加工产业。整合提升传统陶粒制造企业资源,加快建设新型建材园。

优化服务业态。鼓励和扶持家政服务、社区照料、医养结合等服务业发展,做好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八公山医养结合示范园等项目前期工作,开工建设丁山老年公寓。加快城市商贸区域中心建设,引进和建设一批重点商贸项目。结合孔李淮河大桥交通枢纽、淮河河道水运等优势,推进西部港口物流园等项目。合理规划建设沿东西部第二通道加油站、加气站等基础设施。整合提升汽车销售服务企业,拓展延伸汽贸产业链,建成车用CNG缠绕、LPG气瓶检测项目。培育限上商贸企业2家。

提升农业效益。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重点扶持南塘草莓种植基地、孔集湾休闲农业园、天石舜辰珍禽养殖公司、黑斑蛙养殖示范基地、黑水蜢养殖及技术研发基地发展。推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实施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改革,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新增农业专业合作社1家、家庭农场1户,完成土地流转3000亩以上。围绕水产品、豆制品、经果林等特色产业,发展农产品网络销售、创意休闲农业等新业态。统筹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完成土石10万方,实施孔集湾洼地治理和水利薄弱工程修复。

(三)更加注重统筹协调,着力展现城乡面貌新魅力

加快改造城区。推进“多规合一”平台建设,开展“两治三改”专项行动,推进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加快丁山新村项目建设,开工建设瓷器新村二期项目,团结新村一期、劳动村二期棚改项目主体工程完工,瓷器新村一期456套安置房交付使用。推进城乡路网建设,畅通城市内循环,启动市政道路和县乡公路提升改造工程,完成淮凤路提升改造,实施机械厂路建设工程。完善城市功能,实施城市排水防涝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城市水系八公山涧沟治理项目,城区污水处理管网系统建成使用。新扩建城市游园3个,新矿路停车场建成。

促进两镇发展。优化建设布局,加快两镇发展,壮大经济总量。八公山镇要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实施城中村改造,推进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巩固提升宾馆餐饮、汽车销售服务等商贸服务业,合理开发利用沉陷区土地资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山王镇要着力抓好特色小镇培育,利用资源优势、交通优势,推进工业集聚区和新型建材园建设,在仓储物流、乡村旅游、特色农业等产业发展上取得突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农村道路、清洁能源、饮水安全、农田水利、信息畅通为重点,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完成张楼村、孔集村的美丽乡村建设任务。

加强城市管理。探索长效机制,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加大非法堆场和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完成数字城管升级改造,实施八仙街、兴业街、七小路等18条小街小巷环境整治,继续抓好城乡旱厕改建。加强征迁拆违,严格违法建设管控,保障项目建设用地。深入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健全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实现城乡垃圾“应收尽收”。加强源头监管,继续开展车辆超限超载等专项整治。加快推进城区菜市场提升改造,新建和改造八公山新村、皖淮厂、土坝孜、支架村、李咀、孔集等6个菜市场。加快提升公共交通水平,规范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运营管理,加强联系协调,推动潘集至八公山至山南新区环线公交开通。

(四)更加注重生态建设,着力打造宜游宜居新环境

保护生态环境。坚持源头严控、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强化生态环境监测预警,严格执行项目环保准入、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探索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环境保护责任离任审计。全面推行河长制,加强水功能区管理和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严控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力推进节能降耗,重点抓好工业节能、建筑节能和生活节能。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完成PM10等年度管控目标。启动土壤环境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严厉打击山石资源盗采和淮河非法采砂行为。

推进生态治理。重点实施采煤沉陷区、废弃采石厂、关闭煤矿闲置土地的生态修复。积极申报国家重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试点区,统筹推进19.5平方公里沉陷区综合治理和整体开发。争取国家和省、市政策扶持,加快招商引资,谋划和推进生态治理项目建设,完成废弃煤矿环境治理一期工程,开工建设二期工程,完成丁家山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改善采煤沉陷区群众居住条件,实施钱湖村庄部分危房搬迁安置,做好蔡岗小岛危房搬迁安置后续工作。持续实施绿化提升行动,完成封山育林5000亩,深入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

发展生态经济。培育发展光伏产业,建成孔集湾40兆瓦渔光旅一体光伏发电项目,加快推进蔡家湾20兆瓦漂浮式光伏电站项目。扶持生态农业发展,推进李咀有机蔬菜基地、孔集沉陷水域养殖区、新庄孜生态治理修复区、蔡家洼立体种养区建设。支持传统产业清洁化生产,加强煤矸石、粉煤灰、矿井水等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建成李嘴孜煤矿矸石加工利用项目。发展林下经济,培育林下经济试验示范点2个。鼓励实施秸秆再生利用项目,实现能源高效利用。

(五)更加注重共建共享,着力回应人民群众新期盼

完善社会保障。全面完成省民生工程任务,强化民生工程绩效管理,创新考核评价体系和建后管养机制,扩大民生工程效益。落实促进就业创业政策,新增城镇就业4000人,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统筹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推动扶贫济困制度化、常态化。建设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家。加大公租房分配力度,实现公租房分配入住85%以上,惠及更多住房困难群体。

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着力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加快学前教育、民办教育发展,新建区七小教学楼和区五中教学楼。持续提升卫生和计生服务管理水平,开展省级卫生城市创建。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新增体育健身场地46个。完成第十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和勘界工作。加强双拥、物价、档案、老龄、地方志、残疾人、民族宗教、国防动员等各项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人民团体开展工作,推进社会全面进步。

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社会管理制度和机制,持续改善社区办公条件,深入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实施“七五”普法教育,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困难群众法律援助。规范信访秩序,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深入开展重点领域事故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发生,杜绝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和制度建设,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行为。强化应急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坚定不移“讲看齐、见行动”,突出责任落实,强化效能建设,全面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致力建设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一要强化依法行政。把握法治精神,深入推进依法治区,立足区情,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落实“三重法制审查”规定,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深化政务公开,及时回应群众关切。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积极推进民主协商,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意见。

二要强化责任担当。健全正向激励机制,探索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和保护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干成事。坚持问题导向,围绕事关八公山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和关键环节,大力倡导敢于负责、勇于创新的担当精神,始终保持攻坚克难、奋力争先的进取意识,坚定不移地抓好改革发展的大事、要事、难事,加快推动八公山转型发展。

三要强化效能提升。坚持科学、依法、民主决策,建立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优化招商环境,实行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行政审批代办制度,放下身段,精准服务。加强效能监察,严格效能问责,重点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推诿扯皮、效率低下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现象,促进行政效能提升。推进简政放权,最大限度地减少审批事项、审批环节和审批时间。

四要强化廉洁从政。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坚持将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贯彻执行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问责条例和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法规。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完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加大审计力度,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严格审计结果责任追究,有效预防和坚决惩治腐败。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区有关规定,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加强干部廉政教育,提升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营造八公山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新的蓝图已经绘就,新的征程已经开启,新的目标催人奋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凝聚全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奋力拼搏,奋勇争先,奋发图强,为精心打造宜游宜居绿色生态八公山,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