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级政策解读】【稳就业保就业】《创业淮南行动方案》政策解读

发布时间:2023-04-27 16:46信息来源:八公山区人民政府文字大小:[    ] 背景色:       

根据会议安排,现对《创业淮南行动方案》进行解读,方案由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举措、工作保障四个部分构成,明确了7个方面20条举措,主要围绕“创什么”“谁来创”“在哪创”等展开。

一、创业淮南主要目标

——每年新增市场主体6.25万户以上,其中新增企业1.875万户以上。

——每年培育省、市专精特新企业60家左右,其中争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左右。

——每年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者2500人以上;支持返乡人员创业者2000人以上;支持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创业者1800人;支持退役军人创业者80名以上;支持科研人员创业者600名以上;支持高层次创业团队60个左右。

——每年争创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孵化载体7个以上,积极争创国家级创新创业孵化载体。

——每年开展创业培训6000人以上,其中线下创业培训4000人以上。

——每年新增普惠小微企业贷款30亿元以上;新增天使投资2亿元以上;发放创业贴息贷款3.5亿元以上。

——到2025年,力争达到国家级创业型城市标准。

二、聚焦三个重点领域,围绕“创什么”开展工作。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围绕“6+1”产业打造高科技产业发展集聚区;围绕核心技术需求委托高校院所,与企业联合攻关;实施核心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建设工程,引导支持创业者围绕产业链锻长补短开展创业。突出“四新”经济领域:围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引导支持创业者广泛开展创新创业,促进新的经济形态和模式不断涌现。关注大众创业领域:扶持发展特色市场主体,使每名创业者都有施展身手的舞台。

三、培育四类创业主体,围绕“谁来创”开展工作。招引高层次创业团队:对引进的国家级双创领军人才,3年内给予100万元生活补贴,一次性给予200万元启动资金支持;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通过股权、基金、债权、资金等支持方式,给予最高1000万元项目资助。鼓励科研人员创业:鼓励高校院所等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在淮兼职创业、离岗创业;允许高校院所科研人员兼职取酬,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入可按80%比例予以奖励。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创业:实施“百万大学生兴皖”行动和淮南市青年学子人才“灌木”工程;高校毕业生首次创办小微企业给予一次性不低于5000元的创业补贴。扶持返乡人员创业:返乡创业企业购置新生产设备的、自主建设或租赁厂房的,给予一定的补助;产业园区、孵化基地内吸纳就业50人以上的返乡创业企业,给予一次性最高5万元水电气费补贴;新返乡创业企业新增吸纳就业的,按照每人1000元标准给予企业补助。

四、搭建五大平台,围绕“在哪创”开展工作。建设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加快推进安徽理工大学科技园创建国家大学科技园,每年提供运行经费不少于500万元,设立1000万元大学科技园种子基金;对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大学科技园的一次性奖励200万元、100万元,培育上市企业奖励大学科技园50万元/家;与中国科大签订“鲲鹏计划”校地成果转化合作协议,争取创新成果落地淮南。支持建设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平台:计划投资166亿元,建设标准化厂房586万平方米,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业场地;在政府投资开发的创业载体中安排30%左右的场地,免费提供给各类创业群体;支持建设民营孵化基地,根据实际投资给予投资补贴,开办初期给予运营补贴。用好工业互联网平台:引进1家国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成20家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为创业者和企业搭建高效供需对接;征集评选“产品+应用场景”优秀解决方案,给予一次性补助。搭建企业交流对接平台:每月举办淮南市企业家大讲堂、“政重企事”圆桌会、“企业家周末下午茶”活动,助力优化我市创业环境,搭建企业与党委政府、金融机构、高校院所等交流沟通平台。利用好农业大托管平台:三年内培训返乡创新创业人员300名,促进150名返乡人员托管耕地开展粮食生产;进一步发挥“淮畔良品”品牌带动作用,支持创业人员通过视频带货等方式,发展我市特色农产品产业。

五、完善四位一体服务体系,围绕“怎么创”开展工作。培育引进创业教育服务机构:建设省级创业研究院、省级创业指导大师工作室;认定一批市级创业指导大师工作室;招募一批“筑梦”创业导师。丰富创业培训形式:面向优秀创业项目负责人开展“创业淮南训练营工程”;推荐优秀创业者到创新创业先进地区开展创业特训;组织参加“新徽商培训工程”。支持举办创业大赛:支持各部门开展创新创业大赛,以比赛发现项目、促成落地,对在创业安徽大赛中获奖企业落户淮南的,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辅导企业加速成长:落实企业加速成长“千里马计划”;建立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持续增加机制,制定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

六、强化多元金融支持,围绕“谁来帮”开展工作。建好用好“市中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推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推进创业担保贷款线上办理,按规定给予贴息;探索建立“人才贷”风险补偿机制,高层次人才创业企业贷款额度最高可达5000万元;设立淮南市天使投资基金,总规模不少于2亿元;设立高端装备制造业基金,总规模不少于10亿元。

七、营造三维创业生态,围绕“如何帮”开展工作。提升创业服务能力:依托“皖事通办”平台设置创业淮南板块,提供简便高效服务;利用创业服务云平台发放淮南电子创业券,满足创业者个性化创业服务需求。组织多元创业活动:开展“周六创业课”、创业沙龙、创业论坛、展览展示、融资对接等主题活动,打造创业淮南特色品牌;成立创业者联盟和创业服务协会。开展创业型城市创建:积极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力争到2025年达到国家级创业型城市标准。

八、加强三重创业保障,围绕“怎么帮”开展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创业淮南行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各县、区成立相应组织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营造浓厚氛围:综合运用传统和新兴媒体,宣传创业典型,讲好创业淮南故事。跟踪督导激励:建立创业淮南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对在创业淮南行动中积极作为、成绩突出的地方和部门给予褒奖激励。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