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人民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库

【已废止】关于印发《八公山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规划》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八公山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印发给你们,请你们按照实施方案要求,认真贯彻落实。

 

 

201358

 

 

 

 

八公山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规划

 

为切实保障农村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公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科学合理规划农村义务教育资源,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国办发〔201248)、《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1262号)和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结合我区实际,现就我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提出以下规划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全区农村教育布局。坚持有利于儿童就近入学,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推进教育公平,实现义务教育均衡、持续、和谐发展。

二、基本概况

八公山区地处淮南市的西部,是典型的城乡结合区,共21个行政村,农村人口6万余人。我区现有中小学共21所,教学点2所。其中市属学校3所,民办学校2所,区属学校16所(城市初中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城市小学6所,农村小学7所、农村初中1所)。区属中小学在职教职工910人,全区在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1197人。

三、布局调整原则

以尊重农村教育发展和学校建设的基本规律,统筹考虑我区城乡人口流动、学龄人口变化,以及所处地理环境及交通状况、教育条件保障能力、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等因素,方便学生就近上学,切实保障农村适龄儿童少年能就近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按照省、市相关文件精神,依据以下原则制定我区农村义务教育布局调整规划。

(一)坚持就近入学、科学合理原则。13年级学生原则上不寄宿,就近走读上学,小学高年级学生以走读为主,保留必要的教学点,尽量缩短学生上下学路途时间。

(二)坚持规范程序、先建后撤原则。因生源减少需要撤并学校的,严格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的规定履行论证、公示、听证、报批等程序。学校撤并应先建后撤,统筹考虑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等条件保障,保证平稳过渡。

(三)坚持统筹兼顾、提高质量原则。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要处理好提高教育质量和方便学生就近上学的关系,加强农村学校建设和管理,高度重视并逐步解决学校“大班额”问题,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农村学校和教学点教学质量,努力满足农村适龄儿童少年就近接受良好义务教育需求。

(四)坚持育人为本、规划先行原则。坚持育人为本、体现公平,进一步实施中小学校布局规划,科学规范建设,为实施素质教育,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水平义务教育的新需求。加强趋势预测,区域布局规划先行,在区域规划基础上,合理确定建设项目,合理安排建设资金,合理实施建设计划。

(五)坚持以政府为主、多方联动原则。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规划的制订实施以区级政府为主,健全政府统筹、教育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参与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镇政府、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认真组织实施。

四、全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规划

我区大多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主要集中在北部的山王镇境内,分别分布在孔集片区、李嘴孜片区、毕家岗片区,近几年我区稳步推进布局调整,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满足当地居民对教育资源的实际需求。我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规划情况如下:

1、山王镇常住人口44743人,农村人口主要集中在这个片区,农村中小学学龄儿童5360人,辖区内有农村初中1所,农村小学7,农村小学教学点1所,现有农村中小学已能满足辖区内适龄儿童入学需求。

2、八公山镇常住人口17997人,农村中小学学龄儿童2100人。由于八公山镇处于城区交界处,其境内有城市中小学6所,农村小学教学点1所,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现有的城市中小学已能满足周边农村中小学适龄儿童入学需求,无需设置农村中小学校。

我区通过农村中小学布局规划调整后,全区农村中小学共8所(其中农村初中1所),教学点2所。

五、保障措施

此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关系到我区基础教育的长远健康发展,涉及面广,内涵要求高。要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稳妥操作,抓好落实。

(一)切实加强领导。为顺利平稳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区政府成立八公山区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领导小组,分管区长任组长,区教育局局长任副组长,区发改、财政、编办、城建、国土资源、公安、信访等部门为成员单位,负责对全区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组织领导与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教育局,负责日常工作。各部门要明确各自责任,通力协作,形成合力,扎实推进。

(二)做好宣传动员。农村义务阶段学校布局调整规划,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各镇、各部门要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宣传学校布局调整的必要性、紧迫感和现实意义,尽早形成共识,取得社会各界理解和支持,使广大群众大力支持和配合学校布局调整工作。

 

附件:八公山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表

 

淮南市人民政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