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寺

发布时间:2020-08-03 15:06点击数:来源:八公山区人民政府
【字体: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八公山山深林密,风光秀丽,历史悠久,历朝历代都有众多僧人、尼姑、道士在山中建筑寺庵道观,学佛修道。据寿县县志、凤台县志记载,鼎盛时,道场多达数十处,其中最具盛名的为白塔寺。据传,地藏王菩萨渡海来中国修学弘法,曾路过八公山,在山中发现一处风水绝佳之地,此地面向东南,三面青山环抱,山涧流水潺潺,山花烂漫,鸟鸣清幽,不觉连呼“妙哉!妙哉!”遂于此处结庵修行,香火盛极一时。其结庵之山被后人称为妙山、妙华山、五华山。北宋时,有一位高僧,从洛阳白马寺慕名而来,寻访到金地藏菩萨结庵遗址,于此处建造了颇具规模的寺院——白塔寺,并在八公山最高峰白鹗山山巅修建了白塔,一时名震江淮,成为朝圣游览之胜地。

 清光绪十八年编撰的《凤台县志》载:“白塔山山巅有白石塔。文峰山之东为庙山,山上有白塔寺。皆北宋时所建。东坡《出颖口见淮山》诗‘寿州已见白石塔’即此。今塔庙尽废,仅遗址耳”。由北宋至清末,历经四个朝代,可见白塔寺历史之悠久。清末以来,不断有僧人、尼姑、道士在遗址建房作道场,规模都不大,直至文革,香火乃绝。改革开放后,又有佛教徒在遗址修道场,兴香火。

 复建后的白塔寺,南派建筑风格,前后两进院落,占地6000平方米,于1999年底撒净开工,20018月底完工,同年910日举行盛大的开光大典,轰动淮河两岸。

 白塔寺坐落于炼丹谷中,背靠妙华山,面朝东南马鞍山,两侧青山簇拥,仿佛坐在一把太师椅上,正是风水绝佳之地。香客朝山拜佛,必先从山门前一段青石台阶拾级而上,青石台阶共八十八级,“八”谐音“发”,“八十八”即“步步发”,暗含着佛菩萨祝福朝山香客一生幸福的慈悲之心。而八十八级台阶又分为七层,含有七级浮屠之意。俗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又暗含着佛菩萨另一层喻示: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必须时时保持善良的本性,多行善事,多做功德,才能得到圆满的结果。

 登完八十八级台阶,便来到山门外的牌坊前,牌坊用花岗岩贴面,云纹柱头为花岗岩雕琢而成,整体装饰典雅高贵,牌坊上镌刻着苏州报国寺方丈弘法大师题写的楹联和匾额,楹联是:“教传万古续慧命,寺兴千禧永昭彰”,匾额是:“东震三千”,巧妙地点出了白塔寺落成时间,表达了对佛教事业兴盛发展的信心和对白塔寺未来美好前景的良好祝愿。

 走过牌坊,白塔寺山门殿便耸立在眼前。山门上端高悬着一块红底金字的匾额,上书“白塔寺”三个遒劲的题字。这是大九华山一代高僧仁德大和尚的手迹,也是他在世时最后一次为寺庙题字,堪称镇寺之宝。山门殿内供奉着大肚弥勒佛,韦驮菩萨和四大天王。走出山门殿,进入院内,东西两壁回廊内镶嵌着的砖雕贴金五百罗汉壁画,金碧辉煌,夺人眼目。从山门殿到大雄宝殿又要攀登六十六级台阶,这又含着佛菩萨对朝山香客的美好祝愿:步步顺。大雄宝殿是寺中的主要建筑,殿高18米,深16米,宽22米,重檐飞角,气势雄伟。大雄宝殿包含大、雄、宝三层意思。大者包含万有;雄者摄伏群魔;宝者即佛、法、僧三宝。因此,它是一般寺庙中的主要建筑。殿内塑有释迦牟尼佛、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阿难、迦叶菩萨及十八罗汉塑像,造型各异,神态如生。

 值得一提的是,寺内除阿难、迦叶两尊菩萨为木雕外,其余28尊菩萨造像全为铜铸,民间谓之金身菩萨,为安徽省寺庙中第一家;大雄宝殿内供奉的释迦牟尼佛铜坐像,高5.8米,重2.5吨,为省内寺庙中室内铸铜坐像第一大佛;院内回廊中镶嵌的砖雕贴金五百罗汉壁画,为省内寺庙中惟一景观。

改建后的白塔寺由苏州园林设计院设计,苏州虎丘区建筑安装公司古建分公司承建。整座寺院耸立于青山绿树之间,气势宏伟,做工精美,堪称皖北第一寺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